九、牡丹十二品:烟绒紫
# |2 F5 F% G' X ]; x. L, q
6 @) x" \% X+ M+ T/ d' ^
D0 T/ Z5 m2 I* v) L* n8 n烟绒紫是黑牡丹之一,蔷薇型。花蕾圆尖形;花浅墨紫色(59-c);花径13cm×4cm。花瓣质厚而硬,基部具墨紫色晕;雄蕊部分瓣化,雌蕊正常,但结实力弱。花梗硬直,花朵直上,中花品种稍晚。
" I+ T0 i) f7 b- ~, D 于黑牡丹的故事,洛阳有两个版本。一说红花仙为躲避“色仙”吕洞宾,才变成了黑牡丹。一说武则天称帝之后洛阳大旱,小黑龙偷天雨解旱情,红花仙为报答小黑龙,变成了黑牡丹。
- K$ }! T. L- a# q 黑牡丹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?接下来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其中之一的黑牡丹故事
; p- }% h- U0 J+ n+ e/ g$ o 故事:黑牡丹数量少,不好找。要想在一大片牡丹园中找到黑牡丹,得看那些牡丹花上有没有“保护伞”。如果有一片牡丹叶遮掩着一朵牡丹花,那下面就可能有黑牡丹。至于为什么会这样,这还得从八仙之一的吕洞宾说起。
4 m4 |* u( v) M9 W% U5 p 洛阳牡丹出名以后,不仅天底下的人爱看,连天上的神仙也爱看。一年春天,牡丹花开了,吕洞宾装扮成花花公子,来到洛阳北边的邙山上。他在一条沟壑之中,看到了一大片红牡丹,正看得入迷,突然有个如花美女从他身边飘过,吕洞宾见了,竟忘了看花,被迷住了。人家在前面走,他在后面跟。他想:如果能和这个美女说上几句话,也不虚此行了。
: o' c8 Z D* z {: b7 ~ 谁知跟着跟着,那女子走近一棵红牡丹,忽然不见了。吕洞宾恍然大悟,才明白这女子也是仙,是牡丹花修成的红花仙。好办!好办!他心想:“只要我在这里等,等她再出现,我把身份一亮,她一定会和我聊聊天的,因为都是仙嘛。”
8 N4 t7 s$ U$ ~" `0 b1 D- z 可他等啊等啊,那女子再也没出现过。他只好安慰自己说“没事没事,明天再来!”他临走的时候,也没忘记在这棵牡丹树上拴了根绳子,做了个记号。 D9 ~0 v$ V4 D; f+ E, x
哪知那红花仙子,这会儿正慌里慌张赶路,要赶到群芳之首——牡丹仙子那里,把刚才被人追赶的事情,向牡丹仙子作个汇报。
; i0 G9 Y$ ?% A8 W" q 牡丹仙子正在作画,突然看见飞来一颗红豆,知道这是红花仙子到了,就故意和她作耍,捏起这颗红豆往笔管里一放,又揉个小纸团一堵,继续作画。( o# D* J( k$ }/ x( \8 x
红花仙子出不来,只好在里面诉苦——今天真倒霉,碰见好色鬼,一五一十把刚才的事情说了。牡丹仙子说:你不要生气,那位花花公子,其实就是吕洞宾,咱们都是仙,你就原谅他这一次吧。
/ A2 K7 Y5 X$ |% K0 k# I, m 原来,牡丹仙子早就得到消息,今天八仙都来洛阳赏花。红花仙子听了,说:“八仙都来了,那七仙都很规矩,为啥吕洞宾这样爱色,追着我看!”牡丹仙子道:“傻妹妹,天下群芳谱,赤橙黄白绿,哪一样不是靠色来吸引人?如果都不好色,谁来欣赏咱?再说这个吕洞宾,是出了名的色仙,你没听说过他三戏白牡丹的事情吗?”红花仙子这才想起来,曾在洛阳城看过一出戏,戏名就叫《吕洞宾三戏白牡丹》。$ [5 `0 n7 w" T2 o) _
很快,画已经画完了。牡丹仙子停笔,取下笔管上的纸球,要把红豆倒出来。可她没注意,一下子把红豆倒进墨汁里。哎呀呀,这一下不得了!红花仙子身上全染黑了,红牡丹就变成黑牡丹了。& a, \: Y- S' O* Y
牡丹仙子很内疚:“好妹妹,这可怎么办?世上还没有这么黑的牡丹呢!我把你弄成黑牡丹了,罪过罪过!”* Q {6 i# P: Q o/ e* `
谁知红花仙子却说:“没事没事,我乐意变成黑牡丹!这样一来,那些好色的见我丑陋,就不来戏弄我了,倒也清静安闲!”她说完,就高高兴兴地走了。
6 P1 }) s$ c Y8 u6 @4 e 话说那色仙吕洞宾,次日一大早,就兴冲冲来到邙山上,找到了那棵拴着绳子的牡丹树。咦?不对呀!为啥不见红牡丹但见黑牡丹呢?就是这黑牡丹,也好像拒绝欣赏似的,每一朵上面都有一片牡丹叶,故意罩在上面,像个保护伞。7 z. v3 P! M/ z; M
吕洞宾想了想,明白了:那红花仙子不想引人注目,就舍弃了鲜艳的红色,变成了黑牡丹,并用一片叶子遮住了脸。
( t$ F9 z3 k# R% J 解读:上面这个故事,说明了牡丹品种的变异性。人们最初发现的牡丹,都是野生的,长在山野之中,花色单调,只有粉白色、红色等几个花色。后来为了便于观赏,就培育园艺品种。又嫌牡丹花色不够丰富,就大胆嫁接,让它变异,培育出更多的花色来。
`* [4 |( ?: M2 T9 Q 宋人欧阳修曾说:“初姚未出时,牛黄为第一;牛黄未出时,魏花为第一;魏花未出时,左花为第一;左花之前,唯有苏家红、贺家红、林家红之类,皆单叶花,当时为第一。自多叶、干叶花出后,此花黜矣。今人不复种也。”
1 `3 U" ^; Z$ e$ y 这说明在北宋以及北宋以前,人们对牡丹色系已经很重视了,甚至是带着挑剔的眼光,不断地淘汰旧花色。而且审美指向也在不断变化,一时喜欢黄色,一时又喜欢紫色,如果哪种牡丹的色不好,就“不复种也”,懒得侍候它了。
; U8 E: T, {& c3 p2 o: [1 l
; q3 r1 h) S) W+ D1 B& x$ H3 e! D- ~0 l7 ^
|